本届论坛以“协同创新,助力康复产业发展”为主题,特邀来自两岸康复领域医学专家、工学教授及国内康复行业领军企业家代表进行主旨报告,就康复领域的前沿课题、最新成果与实践经验等进行交流分析,互学互鉴,得到包括两岸长庚及厦门本地医疗机构、高校院所与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厦门市科技局副局长曹伟民、社会科技处处长庄如真,厦门长庚医院院长蔡荧煌、科研处主任张志荣,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副院长陈慧平、马秀清、舒敏,华侨大学医学院院长刁勇,厦门市医学交流与人才中心副主任林清国等近70人出席本次活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潘钰和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倪国新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论坛现场
海峡院医工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屠晓光与潘钰教授共同担任本次论坛的主持人。
▲大会执行主席潘钰教授
▲大会执行主席倪国新教授
▲主持人:海峡院医工协同创新中心屠晓光副主任
论坛开幕式环节,厦门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曹伟民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是一次思想的盛宴与合作的契机,两岸长庚相聚在海峡院十分难得,希望通过各界大家的分享交流,进一步推动两岸康复产业的向前发展,坚持以创新为引擎,共同努力,相信厦门市康复产业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曹伟民局长致辞
海峡院常务副院长郭樑随后在致辞中强调了康复产业在现代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中的重要性,他指出,两岸在康复领域拥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加强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双方共同进步。海峡院始终致力于促进两岸融合发展,近年来聚焦医工重点产业打造协同创新平台初见成效。未来将依托清华海峡医工“大家对话”等主题系列活动,推动两岸康复产业交流合作,通过分享前沿课题、最新成果与实践经验为两岸医工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郭樑副院长致辞
厦门长庚医院院长、呼吸内科特聘主任医师蔡荧煌, 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科研副院长陈慧平,林口长庚纪念医院复健部部长、主治医师、临床教授裴育晟,厦门市医学交流与人才中心副主任、厦门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监事长林清国等嘉宾分别通过致辞,表达了对本次清华海峡医工“大家对话”及两岸康复产业论坛的祝贺和支持,充分肯定海峡院在推动医工交叉、协同创新、带动本地医疗产业升级等领域扎实开展工作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并强调了康复产业之于医疗领域的重要性,分享了各自在康复领域的从业历程、经验与成果。
▲蔡荧煌院长致辞
▲陈慧平副院长致辞
▲裴育晟教授致辞
▲林清国副主任致辞
林口长庚纪念医院复健部部长、主治医师、临床教授裴育晟擅长系统神经科学、触觉系统学、心理物理学及转译复健医学等领域,在本次活动中发表题为《聚焦超音波神经调控之新进展》的演讲,重点强调超音波神经调控在复健医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包括利用超音波对神经系统进行调控的方法原理,及其在脑中风、脑性麻痹、神经性声带麻痹、周围神经重建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裴育晟教授做主旨报告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吕泽平围绕《老年认知功能障碍多模态评估技术》介绍了借助一系列可量化的早期检测指标,包括运动步态、眼动、脑电,脑功能成像等多模态信息对认知功能进行全面评估,不仅可提高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检出率,提供个性化治疗依据,并极大的丰富了随访信息,为提高临床试验治疗该病的成功率提供了基础,他的演讲结合自研课题成果,深入浅出,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共鸣和热烈讨论。
▲吕泽平院长做主旨报告
厦门弘爱康复医院院长方杰在其《数字疗法在康复医疗中的应用》主题演讲中表示,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之际,康复医疗迎来巨大的市场潜力,但传统的康复医疗模式也即将面临无法满足越来越多以及越来越高的人民群众康复服务需求的挑战。在数字健康发展浪潮中,医疗技术和服务模式变革正在发生:数字疗法早期常用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管理及疼痛、睡眠管理;随着技术的提升,也越来越多用于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疗法当中,成为一种新的康复技术及服务模式。厦门弘爱康复医院在数字化赋能医院管理及服务体验提升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数字医疗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方杰院长做主旨报告
清华大学网络行为研究所副所长、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智慧健康中心主任杨斌做了题为《大模型技术在智能康复中的应用探索》的报告。分析了大模型技术在康复领域应用的可行性与局限性,以及大模型在医疗辅助、患者服务、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案例。杨斌强调,只要坚持与临床需求结合的研究理念,大模型技术有望为智能康复领域带来更广泛应用的产品以及服务,从而推动智能康复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杨斌主任做主旨报告
国家(中关村)火炬科创学院医疗创新促进中心张凤新主任以《数据赋能科技成果转化》为题,基于医疗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和趋势,对数据赋能与推动医疗科技成果转化做了深入分析,并分享了国家(中关村)火炬科创学院通过联通、整合医疗数据,实现医疗科技成果转化的多项实践案例。
▲张凤新主任做主旨报告
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康复医学教研室主任、教授白定群围绕《低强度超声对组织修复的作用及研究》分享了超声响应生物材料促组织修复的相关研究成果,其中超声响应耦合剂首次实现了无创皮肤深层给药,具有较好的转化的前景。
▲白定群主任做主旨报告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潘钰,长期从事神经康复、慢性肌骨疼痛康复与肿瘤康复等领域。她通过《脑卒中智能康复技术发展》的演讲分享了智能康复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可显著提高康复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未来有着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还强调了学科交叉和团队合作在智能康复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潘钰主任做主旨报告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杨珊莉长期从事康复医学的实践与研究和标准化康复体系的建立,在《CARF理念下的康复医疗实践》演讲中,她详细介绍了CARF理念在康复医疗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及详细介绍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在康复医学领域的实践经验,包括建立标准化康复体系、推广康复适宜技术、开展康复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她指出,建立标准化康复体系是提高康复医疗质量的重要途径,而CARF理念则为标准化康复体系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杨珊莉主任做主旨报告
肿瘤是继心血管疾病之后的全球第二大死因,传统观点认为肿瘤患者应多休息、少活动,然而大量的证据表明运动干预不仅可提升某些类型肿瘤患者的存活率,还可改善肿瘤相关健康结局(包括疲劳、生活质量、身体功能、焦虑与抑郁症状)。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倪国新围绕《肿瘤运动干预理论与实践探索》作发言,首先介绍了运动肿瘤学的概念,谈到体力活动与肿瘤控制的关系。并结合美国运动医学会二次肿瘤运动专家圆桌会议的精神,梳理了肿瘤运动干预的疗效、安全性、运动处方、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循证证据,同时总结了肿瘤运动干预实践的障碍以及实现路径。
▲倪国新主任做主旨报告
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副教授李翀主要围绕《脑卒中精准康复技术》发言,重点强调了精准康复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介绍了精准康复技术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及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他指出,精准康复技术可以为脑卒中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康复服务,提高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为脑卒中康复领域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李翀副教授做主旨报告
肌腱韧带筋膜等软组织损伤会造成胶原蛋白修复障碍产生疼痛,进而导致人体紧绷僵硬,产生避痛姿态或动作造成动力链失调,运动功能缺损导致耗能磨损增加的恶性循环。台湾嘉义长庚纪念医院康复科主任医师、厦门长庚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许宏志在本次演讲中介绍了团队近年代表性的增生修复疗法研究,包括高浓葡萄糖溶液的致效机转和急慢性发炎、氧化压力与亚硝化压力增加有关,并介绍了超声导引可更精准投放药物,以及利用水针拨离法解套沾黏缠绕的受损组织以达成治疗。
▲许宏志主任做主旨报告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博士后、主治医师刘伟明主要擅长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及康复,围绕《心肺一体化康复——基于心肺耦合的思考》主题作了发言,从中医和现代医学研究角度阐述了心肺系统功能耦合的重要性及其相关机制,通过分享实际康复案例探讨心肺耦合训练如何提高康复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并对其在未来心肺一体化康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主治医师刘伟明做主旨报告
津准(三明)医学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研发总监沈平在本次论坛中与大家分享了物理治疗“电刺激疗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认为在电刺激技术中有五大机制分别是对平滑肌的刺激、脉管的刺激、肌肉泵的刺激、神经调控和疼痛阀门,并列举了电刺激设备研发过程中诸多影响疗效的因素,包括最重要的输出频率、输出的能量和阻抗,次之的使用配件、使用方式、电流质量等。最后,沈总分享了电刺激未来“数字疗法”如何通过OTA、DTU、物联网等实现远程康复治疗,以及津准医学未来希望建设“互联网在线诊所”的前期部署及实现方式。
▲津准医学执行董事、研发总监沈平做主旨报告
清华海峡研究院高能激光医学与半导体联合实验室激光首席科学家于泓围绕《高能激光在康复领域的生物机理研究及应用》,讲述了光生物学原理、激光医疗全球发展现状及主要适应症,详细介绍了清华海峡研究院高能激光医学与半导体联合实验室拥有的软硬件设施,凭借实验室人员15年设计激光医疗方案及核心器件、整机解决能力,助力医生解决各类临床问题、做科研课题等需要,且可通过医疗器械体系及法规人员转化为产品。
▲海峡院高能激光医学与半导体联合实验室激光首席科学家于泓做主旨报告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林口长庚纪念医院复健部部长、主治医师、临床教授裴育晟,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吕泽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白定群,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潘钰,厦门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医师金海鹏,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副教授李翀,津准(三明)医学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研发总监沈平几位专家参与了随后进行的“大家对话”环节。
▲“大家对话”现场实景
▲“大家对话”现场实景
各位专家就康复医学的未来应用重点领域和产业化突破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速和慢性病患者的增多,康复医学在老年病、神经康复、骨科康复等领域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同时,专家们指出,康复医学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资金投入,并整合临床医院、研究机构、科技企业等多方资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创新链。
针对如何整合上述创新要素,专家们为海峡院医工平台建设及厦门市康复产业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他们认为,首先应加强产学研用的合作模式,推动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其次,政府应配套迭代相关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康复医学产业;最后,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可通过海峡院这样的平台,加强与医疗机构和研究机构的合作,真正实现医工交叉、共同推动康复医学产业的发展。
除了台上专家的精彩发言,场下嘉宾的参与互动也成为本次活动的亮点。与会嘉宾积极参与讨论,针对康复医学产业化发展的议题提出了有见地的观点和问题。台上专家耐心解答,与嘉宾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海峡院医工协同创新中心李东升主任与对话嘉宾互动讨论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在本次康复医学产业化发展研讨会的最后,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倪国新作了总结发言。他表示,康复医学作为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化发展对于提高医疗水平、满足社会需求、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讨会围绕康复医学的产业化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各位专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康复医学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康复医学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他呼吁各方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康复医学产业的创新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倪国新主任总结发言
本次活动得到了津准(三明)医学技术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作为协办单位,津准医学在会场精心布置了展位,全面展示近年来在康复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吸引了众多与会来宾的驻足参观与交流。
▲参展方工作人员向与会来宾介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