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INFORMATION
新闻资讯
乡见两岸•共创未来 ▏2019海峡两岸乡村振兴论坛在厦门成功举办
来源:“清华海峡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日期:2019-10-13
2019年11月2日上午,由海峡两岸文博会组委会、清华海峡研究院指导,海峡两岸文化专家委员会与海峡云顶(厦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九七华夏(厦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厦门文广会展有限公司承办,鑫海栖(厦门)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台湾中华闽南文创产业两岸交流协会协办的“2019海峡两岸乡村振兴论坛暨海峡两岸文化专家委员会专家沙龙”于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观海厅成功举办。

       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钟海林、清华海峡研究院副院长曹黎明为本次论坛先后致辞。


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钟海林致辞


       钟海林先生说,今年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第二年,两年来厦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福建厦门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目前正在扎扎实实实施推进中。厦门不仅有着鼓浪洞天、鳌园春晖这样的天赋自然美景,也有灌口镇、后溪镇、莲花镇、军营村等这样的田园春光,可以预见未来的厦门将不仅仅以阳光沙滩闻名于世,乡村旅游也将成为我市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清华海峡研究院副院长曹黎明


       曹黎明先生表示,清华海峡研究院一直致力于探索发挥两岸清华的互补优势,积极服务于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服务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我们积极对接两岸优势资源,筹建两岸文旅产业创意中心,建议像这样的活动可以常态化,能够成为两岸合作的重要平台,为推动两岸经济文化的深入交流,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持续增添新动力。

       本次论坛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落地实施。九七华夏乡村文旅总经理洪金聪,海峡联合乡创学院负责人、中国农学会园区分会副会长孙文华先后做了主题演讲。


九七华夏乡村文旅总经理洪金聪做主题演讲


《谁的乡村?什么样的乡村振兴?》

       洪金聪先生结合九七华夏这几年在全国各地参与乡村建设的实践,通过小朱湾、中关村、阳芳村以及今年在厦门启动的海沧“过云生活”案例分享了乡村振兴的观点。他认为乡村的生产关系必然要发生变化,“故乡”是回不去的。他期待一个城乡共荣共生的乡村,而乡村振兴就应该是城乡要素积极性都得到充分调动,城乡互联互通,可以通过增值运营来实现的乡村振兴。  


海峡联合乡创学院负责人、中国农学会园区分会副会长 孙文华做主题演讲


《海峡乡村,乡愁守望》

       孙文华先生表示过去四十年,国家强大起来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随着城市化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拉大,此时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这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振兴发展重点要结合中央对地方乡村振兴产业的要求和指导,发展特色产业,一二三产联结,振兴产业过程中助推“乐、富、美”新乡村建设。

       首轮主题演讲后便进入了海峡两岸文化专家委员会授牌仪式,由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钟海林与清华海峡研究院副院长曹黎明为七位在乡村振兴领域做出不凡成绩的相关专家授牌颁奖,他们分别是: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张玉骉、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王建荣、台湾工艺发展协会理事长许朝宗,台湾工艺发展协会驻大陆秘书长林芸安,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张若曦,东南大学博士、乡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黄桂娥,九七华夏乡村运营总监王官玲。


海峡两岸文化专家委员会授牌仪式


       随后便进入了第二轮主题演讲,由集美大学乡村文化保护与振兴研究中心客座教授陈荣让,《乡愁经济学堂》社长、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县域综合规划”主持人林德福做主题演讲,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两岸专家学者积极分享两岸经验,针对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难题,各抒己见,进行了激烈的思想碰撞与探讨。


集美大学乡村文化保护与振兴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陈荣让做主题演讲


《新时代高校师生参与两岸乡村文化振兴的新使命》

       值得注意的是陈荣让教授带了2个演讲道具--“公鸡碗”,一上台就吸引了观众的好奇心,他表示乡村发展是时代的需求、祖国的需求,乡村振兴这件是很有趣味的工作,而且是非常有前途的工作,乡村振兴研究实践是两岸高校师生教学大课堂、大课题。乡村文化振兴关键在于聚财、聚人、聚智,未来的两岸是生态人文的社区,是宜居、健康、自豪、安全、包容、自主的空间。



《乡愁经济学堂》社长、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县域综合规划”主持人林德福做主题演讲


《乡村振兴的另一种选择—始于“外联内造”的韶关实验》

       林德福先生分享了过去一年多在广东粤北韶关做的一个新尝试,他认为乡村振兴光给资源是不够的,需要农民自己在里面找到出路,外联+内造是基础,改环境是我们最擅长的,但是怎么让人参与到环境里,这个条件还需要我们再加强。把当地农民培育成第一批乡村接待员,第一批自然农法生产者,第一批城乡交流者,用比较生态的方式找到一二三产融合的可能路径。

       论坛上,集美大学乡村文化保护与振兴研究中心,厦门游腻网科技有限公司以2019海峡两岸乡村振兴论坛暨海峡两岸文化专家委员会专家沙龙为契机,分别与九七华夏乡村文旅签订战略合作。本着平等互惠、优势互补的原则,就结成长期、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达成战略协议。  


集美大学乡村文化保护与振兴研究中心与九七华夏乡村文旅签订战略合作


厦门游腻网与九七华夏乡村文旅签订战略合作


       随后开展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指南丛书》发布仪式,丛书涉及政策解读、组织治理落地、规划设计、社区营造、内置金融合作等软硬服务建设,直指乡村的“真问题”。丛书共分5册,分别是《乡建恨晚》(黄桂娥、洪金聪著)、《乡村振兴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徐祥临著),《乡村社区空间的再造设计》(房木生编著),《乡建路上》(陈金陵著),《宋家沟的远方》(屈遐著),由《乡建恨晚》作者黄桂娥、洪金聪做书籍介绍,并邀请清华海峡研究院副院长曹黎明、厦门文广会展有限公司总规划师 洪冀宁共同为丛书揭幕。



《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指南丛书》发布仪式


       《2020乡村振兴情报日历》也首次在论坛上揭开神秘面纱,九七华夏乡村文旅结合累计了多年的乡建经验,将乡村振兴各类资讯与近年来实践过程中对乡村的思考,一齐汇集成本,推出了全国首款乡村振兴主题日历,将于12月月底正式上线,诚邀更多乡村振兴践行者同行,“乡”见在2020年的每一天。


《2020乡村振兴情报日历》发布


       最后一个环节圆桌对话将氛围推到了顶峰,由集美大学乡村文化保护与振兴研究中心客座教授陈荣让主持,由《乡愁经济学堂》社长、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县域综合规划”主持人林德福,东南大学博士、乡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黄桂娥,海峡两岸社区营造发展协会理事长、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交流协会副理事长汪俊寰,厦门慧可信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台北多元文化艺术团行政总监郑碧海四位嘉宾就《乡见两岸: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新使命》为题发言,各位专家对两岸乡村振兴共同主题发表了不同声音的对话,给未来乡村振兴发展带来不同的实践思想,整个圆桌对话,旁征博引、观点新颖、精炼有力,听众收获颇丰。


海峡两岸乡村振兴圆桌对话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海峡两岸的区域互助、跨界合作及智慧碰撞提供了资源平台,并对乡村振兴践行者各方的联动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最后感谢拨冗出席参会的各位领导、嘉宾老师、同行朋友们,感谢你们对乡村振兴事业的大力支持,谢谢。


参会嘉宾合影(部分) 


2019海峡两岸乡村振兴论坛现场


关心乡村振兴事业、全神贯注的听众 


嘉宾、同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