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研讨会既是一场学术交流盛会,更是增进两岸乡建人才情感与友谊的机缘,大会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形式,聚集了两岸数十名乡建乡创领域的教授、博士、博士生共同参与。
大会由清华海峡研究院两岸产业部主任侯家军为开幕式致辞,候主任代表清华海峡研究院向各位领导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本次学术交流会希望藉由乡村建设工作者第一线的案例分析、经济史学者对小农问题的调查报告、文化史学者对于乡村建设的精神面目等议题提出讨论。聚焦未来两岸人才助力产业发展的角度,共同探讨"建设怎样的乡村"。11日上午,六位两岸乡建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精彩的报告演讲。
刘昭吟
集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台籍教师
《乡村振兴之开始的开始——韶关》
刘昭吟博士剖析了乡村振兴涉及弱势者的结构性问题,并讲解了韶关市的村庄规划及乡村振兴行动计划,表达了乡村建设的开始要调整策略与规则,才有利于“使他自己起飞”。
周琳
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
《2018年河南安阳内黄县“二月会”田野调查》
周琳博士线上展示了安阳县田野的调查情况,用实例论述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生态振兴工作的重要性。
陈建安
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台籍副教授
《文化传播视角下乡村旅游意象的新媒介建构策略》
陈建安博士为嘉宾们分享了城市意象建构步骤,反映城市旅游存在的问题,讲解了如何在乡村内容上进行深度开发,通过叙事、场景、体验,构建乡村旅游意象。
黄裕峯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台籍副教授
《媒体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黄裕峯博士在展示了在媒体的真实记录和宣传下,不同时代的农村场景,让我们从这些时代的变迁中找寻到家国情怀,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更是为两岸乡建人才如何与媒体共同赋能乡村振兴指出一条可行之路。
郑良宏
ICE营地教育研究院秘书长
《乡村振兴的营地参与模式》
郑良宏秘书长与嘉宾们分享了其在营地经营实践中的经验探索,深度分析了营地和乡村振兴的模式探索,从而延伸出“振兴乡村”和“开发营地”两者之间的关联。
赖钰匀
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台籍讲师
《乡村振兴的精神文明实践——以国学研学活动为案例》
作为本次学术活动的组织者,赖钰匀博士总结了各发表人的论文,并从国学研究和乡建实践中,围绕国学研学如何赋能乡村建设与在实践落地中遇到的问题,论述文化振兴带来的文化自信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下午2:00,六位嘉宾进行“台湾人才引进圆桌论坛交流”,由清华海峡研究院创新人才部主任涂丛慧博士主持,介绍了关于台湾人才来厦就业创业优惠政策,鼓励台湾人才来厦发展。
苏瑞国
厦门大学文创中心台籍研究员
《文创商品助力乡村振兴》
苏老师为嘉宾分享了在云南的乡村振兴工作中的趣事,并表达了要培育和发展乡村文创产品开发人才,通过各类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带动村民就业增收,是两岸乡建人才交流和培育的重要工作。
崔震雄
闽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台籍副教授
《创新旅游人才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崔教授认为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就要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的思考,通过互动式的学习与体验,推进两岸人才互融互通,实现台湾的文创人才与乡建人才共建学习,才能更好的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洪金聪
九七华夏文旅集团CEO
《陪伴式乡村振兴需要的人才》
洪金聪先生通过分享乡村实践故事,讲述九七华夏在厦门海沧东浮街道、甘肃、广西等全国各地的乡村实践经验和团队建设,以陪伴式乡村运营的形式总结乡村人才需求,阐明乡村振兴人才发展要做到“一爱三懂”:爱三农、懂三农;懂政府;懂运营。
许智富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台籍副教授
《一个较少论及的方向:NGO组织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板块》
许教授解读《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分享了他所在的协会以生态与文化作为乡村建设创业,建立生态农场的经验,提出乡村振兴要注意发动NGO组织参与,同时为台湾乡建乡创领域台青到福建省创业指出了发展方向。
张示霖
成功大学台籍博士生、维哲建筑设计工作室主持人
张老师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聚力提效确定了发展模板及路径,要想把握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的先机,必然要对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可能面临的挑战做出判断,剖析乡村内外部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变化,更要为两岸高质量人才创造更好更接地气的政策支持。
林德福
集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台籍教师
《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素:搭建外联内造的人才平台》
林老师在ppt中展示了乡村的发展现实,利用组建城乡网络和培力,搭建“外联内造”的人才平台,启动“外联内造”的人才参与,借此振兴乡村双循环发展,才能凝聚两岸人才,共同乡愁梦!
圆桌论坛后,各位专家们随后共同进行茶敘交流会,并建立线上“两岸乡村建设学术交流群”,通过本次的学术交流活动,凸显了福建省良好的学术讨论氛围以及特定领域之成就,突出福建在乡村建设以及闽台人才交流层面的丰硕成果,以“乡村振兴”为核心,为两岸乡村振兴、文旅等板块提供人才交流平台和渠道,坚持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道路,认真探讨目前乡村振兴的成果以及继续跟党走的方向。